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宋史·苏轼传》阅读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1 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侪:我们这类人。③畚锸: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卒全其城/士卒多为用者

  B. 何夜无月/水何澹澹

  C. 轼庐于其上/南阳诸葛庐

  D. 率其徒/率妻子邑人

  10.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1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 甲文中加点的句子将庭中积水比作空灵皎洁的月光。

  C. 乙文“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断句是正确的。

  D. 乙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苏轼的形象。

  12. 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乙文中苏轼“很忙”,一闲一忙中,你读出怎样的苏轼?请结合两文加以分析。

  【答案】

  9. D

  10.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富人出城,民心都会动摇,我还与谁一起守卫这座城呢?

  11. B

  12. 甲文中苏轼被贬后仍能与朋友欣赏月色,自嘲为“闲人”,既有豁达乐观的情怀,也有被贬谪的悲凉。乙文中的苏轼带领百姓修建堤坝,治理洪水,体现了他心系百姓。一忙一闲中,我读出了一个不甘清闲、心系百姓、恪尽职守的苏轼形象。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卒:终于,最终/士兵;

  B.何:什么,哪一个/多么;

  C.庐:建房,搭起茅屋/草庐;

  D.率:都是“带领”的意思;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但,只是;闲,清闲;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②出,出逃;皆,全,都;谁与守,疑问句,与(和)谁一起守卫。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有误,甲文中加点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意思是: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将庭中空灵皎洁的月光比作空明澄澈的积水;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因此【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宦途失意的苦闷。

  【乙】文主要写的是苏轼调任徐州时的事,当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时,面对着富民争着逃跑的现象,他认为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于是将富人又赶回城,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遇事的镇定,能从大局出发,亲民爱民。后来他采取了他调动军队筑堤护城,让官吏分堵守护的方法,让城市安然无恙。由此从苏轼为了防洪守城,“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中可以看出苏轼的“忙”是勤于政事,不甘清闲,爱护百姓,能以身作则。可据此概括作答。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