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1 阅读:()
【解析】
(1)原句“尚书省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隶及从窝斡乱者为军”中,主语是“尚书省”,谓语动词是“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隶及从窝斡乱者为军”是宾语,表示“请”的内容。这是整个画波浪线句的第一层语意,故可在“军”后断开;原句“上以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中,“上”是句子的主语,“以”则是句子的谓语,“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是“以”的宾语。而在“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中,“四方甫定”是当下现状,“民意稍苏”是“四方甫定”的结果,故可在两者中间断开;“而复签军”中,“而”是转折连词,一般用在句首,故可在“而”前断开。综上断句为:尚书省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隶及从窝斡乱者为军/上以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译文:三年五月辛亥日,尚书省请求登记天德年间那些被诛杀大臣的奴隶们,以及跟从窝斡叛乱的人去当兵,但世宗认为四方刚才安定,民意才稍有复苏,然而又征兵。
(2)D.“文中偏指‘黜’”表述有,此处不是偏义复词。译文:按标准决定是罢黜还是留任。
故选:D。
(3)C.“应全部取消”表述有误,原文为“久为例者仍旧”,强调“久已有先例的仍旧”。
故选:C。
(4)①“九重”,宫廷;“赖”,依靠;“赞襄”,帮助;“闻”,奏闻。译文:朕深居宫廷,正需依靠卿等帮助,各人思考自己最精通的问题奏闻,朕怎能厌倦懈怠?
②“辅”,弥补;“不逮”,不足;“慎”,千万;“阿顺”,顺从。译文:处理事情有不对的,各人应当面陈述,以弥补朕的不足,千万不要顺从讨好。
(5)据原文“正隆专任独见,故取败亡”可知,他专任独见,不能听取臣下的正确建议;据原文“海陵不辨人才优劣,惟徇己欲,多所升擢。朕即位以来,以此为戒,止取实才用之”可知,他不辨优劣,随心所欲地提拔了很多人;据原文“尔等但以例为请,海陵横役无度,可尽为例耶”可知,他役使百姓没有限度。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治理有兵车千辆的国家(指大国),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
(节选自《论语 学而》)
材料二:
大定二年正月丙子日,金世宗祭祀山陵,祭礼结束后,世宗打算狩猎后再回皇宫,左丞相晏等(于是)劝阻说:“边境形势还未安定,您不应在外游猎。”壬辰日,世宗对宰相们说:“我做皇帝还不到半年,可以做的事很多,这些天你们却没有一人向我报告建议。我深居宫禁,正需要依靠你们辅助,你们把各自考虑的善谋良策来告诉我,我难道会厌倦怠惰吗?”八月癸酉日,世宗对宰相说:“百姓们有上书来陈述当前政事的,上面说的还会有所补益的。你们身处机要之位,却几乎没有进献可以替代这些言论的意见,合适吗?正隆年间皇帝专横独断,所以才自取灭亡。朕从早晨到夜晚孜孜以求,正是希望听到正直的言论,你们应该理解朕的用意。”十一月丁酉,世宗把在职官员划分等级,按照廉洁贤能、贪污渎职、不称职各分为三个等级,按标准决定是罢黜还是留任。三年五月辛亥日,尚书省请求登记天德年间那些被诛杀大臣的奴隶们,以及跟从窝斡叛乱的人去当兵,但世宗认为四方刚才安定,民意才稍有复苏,然而又征兵,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不同意这样做。四年正月甲辰日,元帅府上奏说道:“宋国差遣审议官胡昉寄给尚书右仆射书信,来商议和好之事。但因为他们言而失信,所以把胡昉拘留在军中,拿书信回答他。”及至把书呈给世宗,世宗阅览后说:“宋国失去信义,送信的人有什么罪?应当立即差遣他回去。”五年正月辛未日,世宗命令有关部门官员,对那些发生旱灾、蝗灾和水灾的地方,都免去租税赋役。七年十月丁巳日,世宗说:“海陵不辨清人才优劣,而只是遵循自己的欲望的,大多予以提升。朕即位以来,一直拿这事作为借鉴,仅只是选取有实际才能的人任用他们。”八年正月乙丑日,世宗对宰相说:“朕治理天下,才能和你们等人共事。凡是事情有不可行的,你们应该各自当面陈述,来辅助朕的不周到,谨记不要阿谀顺从取悦朕。”九年五月戊辰日,尚书省上奏禀报说越王永中、隋王永功二府有修造事业,正在征招役夫。世宗说:“朕看见宫中竹子有干枯憔悴的,想让人更换种植,又恐怕烦劳人家而罢了。二王府各有随从人力,加上奴婢很多,怎么还要让百姓服役!你们只说以先例而来请示,海陵当时随便使用差役没有限度,可以当成先例吗?从今天起在京都滥用役夫,久成照例的就仍旧这样,其余的一并由官府发给酬金,严重的要报告给我知道。”十年三月戊午日,世宗又告诉左丞石琚说:“女真人一直处在通达显要的地位,不知道平民百姓的疾苦。你们自从掌管丞相大权到现在,民间发生的什么事你们不知道?凡是事关重大的,应当全都汇报清楚。”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