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止庶人阅读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止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 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遂;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

  ②不畏惧威力权势。

  ③捍卫礼制道义,绝不违背道德仁义。

  【解析】

  2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人因为道义而在那个方面花费了,上天就会在这个方面赏赐他;靠歪门邪道在从前猎取了,就会在后来衰落。因此,保持富足丰满的办法,是抑制并减损它。那才可以避免至高无上煮的灾祸以及明阳的失调了。

  “天赏之于此”,“于此”是“赏”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B;

  “取于前者”“衰之于后”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C。

  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申’含义相同”错误。

  “申道不明”的“申”,申诉,讲述;句意:讲述正确的思想学说不明白。

  “又申之以揽茝”的“申”,指责;句意: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C.正确。

  “德义不彰”的“彰”,彰明;句意:道德仁义不能彰明。

  “而闻者彰”的“彰”,清楚;句意: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D.正确。

  故选B。

  28.本题考查学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这种选择与《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相似”错误。原文“此皆能弃利约身,故无怨于人,世享天禄,令问不止”,文中举他们的例子,是为了阐述节约俭省的重要性。

  故选B。

  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专利”,独霸财利;“不入”,不被采纳;“退”,回去;“赋”,写作;“讽”,委婉劝谏。

  (2)“遗赈”,赈济;“贫穷”,贫穷的人;“恤矜”,体恤怜悯;“疾苦”,困苦的人。

  3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宠禄不能固”可知,不受尊贵荣耀高官厚禄的束缚。

  由“威势不能移”可知,不畏惧威力权势。

  由“虽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义不班,挠志如芷,负心若芬,固弗为也”可知,捍卫礼制道义,绝不违背道德仁义。

  参考译文:

  从古到今,上面从皇帝开始,下面到百姓为止,没有贪图财利而不灭亡、爱好道义而不显扬的。

  从前周厉王喜欢独霸财利,芮良夫进谏而意见不被采纳,回去后作了《桑柔》这首诗来委婉劝谏。说这种大风啊,必将有通道;这种贪婪的人啊,必将败坏他的宗族。厉王还是执迷不悟,所以最终流亡在外而死在彘。虞国的君主屡次求取宝物以致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国家,公叔戍积聚了财物因而造成了罪过。这些人都是因为财物而使自己逃亡在外,因为财物而使自己覆灭丧身。

  楚国的斗子文三次做令尹而有挨饿的脸色,妻子儿女受冻挨饿,早上不能考虑到晚上吃什么。季文子辅佐四位国君,马不给它吃粮食,小妻不让她们穿绸缎。子罕拒绝接受宝玉。晏子拒绝接受新居。这些人都能抛弃财利而使自己节约俭省,所以没被人们怨恨,世世代代享受天赐的福分,美好的声誉流传不息。

  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白驹、介推逃避在山谷,颜回、原宪、公皙哀在野外贫困得连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他们坚持志向十分坚定,坚守节操毫无欠缺,尊贵荣耀高官厚禄不能束缚他们,威力权势不能改变他们,即使有处在君位上的尊贵、公爵侯爵的高位,如果道德仁义受到危害,礼制道义不能辨明,委曲像白芷一样的志向,违背像香花一样的意念,那就肯定不干。所以,即使是拥有天下的天子,也不能和他们比名声;即使是诸侯国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们受到同样的尊重。他们坚守志向于一间简陋的房屋之内,而德行影响到九州之外;他们的真诚确立在千年之前,而名声流传于几百代之间。

  所以君子说:“财物不多,穿的吃的不富足,音乐女色不美妙,威力权势不能施展于天下,并不是君子担忧的事。做好事不多,讲述正确的思想学说不明白,节操志向没确立,道德仁义不能彰明,对这些君子感到耻辱。”因此,贤能的人、明智的人对于子孙,在意志方面磨炼他们,而不锻炼他们欺诈;勉励他们正直善良,而不鼓励他们为非作歹;把勤俭节约的事迹拿给他们看,而不让他们看到奢侈浪费的行为;将至理名言留给他们,而不将财产留给他们。所以董仲舒一辈子不过问家业,而疏广不把皇上赐给自己的养老财物留给子孙。子孙如果贤能,不依靠家产之多就能富裕;如果他们不贤能,就会因为家产多了而招致怨恨。所以说:没有德行而财物丰富,是祸乱的根源。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