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古之养奇杰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文本一: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喻,怨结

  ③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6)①文本一强调选拔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因为人才关乎国家命运,但奸佞之臣也会让国家陷入危亡,所以要选拔贤才。②文本二强调如何对待奇杰之士。给他们权位、厚待感化他们,让他们将功折罪,或者去处理难办之事来建功立业,才能培养奇杰之士。

  【解答】

  (1)A.以:都是介词,因为。译文:夏桀和商纣王不是因为失去天下的贤士吗/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

  B.若:比得上;代词,你。译文:不如推荐贤士/你们都将成为他们的俘虏。

  C.权:权柄、权力;称量。译文:将权力交给他们/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

  D.已:停止;语气助词,啊。译文:逼迫他们而不停止/无能为力了啊。

  故选:A

  (2)划线句的意思是:现在却不是这样,奇特杰出的人才没有一点权力与职位,享有低微官食、斗升的俸禄的人超过一半,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和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结合上下文可知,“权”是“权力”的意思,“位”是“职位”的意思,它们不是一个词语,因此需要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B;“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是一个固定句式,“安……耶”,所以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D。

  故选:C。

  (3)A.“爵位,又称世爵,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鸿门宴》中‘项伯’即是称其爵位”表述错误。项伯,名缠,字伯。“伯”并不是项伯的爵位。

  故选:A。

  (4)B.“古代供养奇杰之才,给他们高官厚禄,委以重任,改变平时的自纵之心,所以他们平日没有闲暇放纵享乐”表述错误。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厚之以禄,重之以恩,责之以措置天下之务,而易其平居自纵之心,故不待放恣而后为乐”可知,原文的意思是“所以不需要放纵,然后才可以享乐”。

  故选:B。

  (5)①“苟”,假如;“指”。指示给看;“晓”,告晓;“俾”,使得;“赎”,赎回。译文:假如指着他们已成就的功业来告晓天下,使他们能够赎回自己的过失。

  ②“异”,感到奇怪;“爱”,吝惜;“易”,交换;“恶”,怎么。译文: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

  ③“虽”,即使;“懂”,督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苟”,苟且。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6)①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可知,材料一着重强调了选拔贤才对国家安危的重要性。②结合原文相关语句“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今我绳之以法,亦已急矣。急之而不已,而随之以刑,则彼有北走胡、南走越耳。噫!无事之时既不能养,及其不幸一旦有边境之患,繁乱难治之事而后优诏以召之,丰爵重禄以结之,则彼已憾矣。夫彼固非纯忠者也,又安肯默然于穷困无用之地而已耶”和“况当今天下未甚至治,而奇杰之士,复有困于簿书、米盐间者,则反可不议其能而恕之乎?所宜哀其才而贳其过,无使为刀笔吏所困,则庶乎尽其才矣”可知,只哟正确对待利用好奇杰之士才能让他们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价值并进一步培养好他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治国而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于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没有比用贤更急迫的了,若没有贤士,就没有人和自己谋划国事。怠慢遗弃贤士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不曾有过。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