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材料,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材料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与《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的‘覆’字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覆压三百余里”中“覆”的意思是“覆盖”。

  句意:这时推翻昏庸无道的旧主。/覆盖了三百多里地。

  D.“去国怀乡”的“怀”意思是“怀念,想念”。

  句意:就必然怀有松弛懈怠之念。/离开国都,思念家乡。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唐太宗认为守成更重要……由此可见唐太宗不认同房玄龄的话”错误。由原文“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革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可知,唐太宗认同房玄龄的话,但是如今艰难的创业已成往事,守业这一难事,应当和诸公一起谨慎对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覆”,颠覆;“深”,深切;“朽索”,用朽烂的绳索;“其”,怎么。

  (2)“生”,出现;“骄逸”,骄奢淫逸;“端”,苗头;“践”,陷入。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可知,大功告成后能坚持到底;

  结合“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可知,得志后不可纵情傲物。

  结合“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息。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安逸时能常怀警惧之心。

  参考译文: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贞观十年(636),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们说:“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必须攻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还是创业艰难。”魏征回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乘着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庸无道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算难。然而得到天下之后,志趣变得骄傲放纵,百姓想安宁地过日子,但徭役却无休无止,百姓穷困潦倒而国君却不停地奢侈享乐,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引起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九死一生,所以他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如今辅佐我治理国家,担心一旦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必然陷入危亡的境地,所以他看到守业的艰难。如今艰难的创业已成往事,守业这一难事,我考虑应当和诸公一起谨慎对待。”

  魏征说:“纵观自古以来的帝王,处在忧患危难的境地时才能够任用贤能的人,才会虚心接受大臣的意见,等到了局势安定享乐的时候,就必然松弛懈怠,古代圣人之所以能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安逸的时候能常常怀有警惧之心,难道说这是容易的吗 ”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