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甲]答黄鲁直 苏轼 [乙]古风二首上苏子瞻(其一)黄鲁直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甲] 答黄鲁直① 苏轼 轼顿首再拜鲁直教授长官足下。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②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轼笑曰:此人,如

  [甲]

  答黄鲁直①

  苏轼

  轼顿首再拜鲁直教授长官足下。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②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轼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③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④莫能用也。其后过李公择于济南,则见足下之诗文愈多,而得其为人益详,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⑤者,亦莫得而友也。今者辱⑥书词累幅,执礼恭甚,如见所畏者,何哉?轼方以此求交于足下,而惧其不可得,岂意得此于足下乎?喜愧之怀,殆不可胜。然自入夏以来,家人辈更卧病,忽忽至今,裁答甚缓,想未深讶也。《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聊复次韵,以为一笑。秋暑,不审⑦起居何如?未由会见,万万以时自重。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元丰元年初,北京国子监教授黄鲁直致信被贬徐州的苏轼,并附《古风》二首。苏轼次韵奉和,并回了这封信。黄鲁直,即黄庭坚。②〔孙莘老〕苏轼的朋友。下文的李公择,也是。③〔即〕靠近,这里是结交的意思。④〔君子〕指当时的权贵。⑤〔阔疏〕疏远。⑥〔辱〕谦辞,意思是使对方受屈辱了。⑦〔审〕详知。

  [乙]

  古风二首上苏子瞻(其一)①

  黄鲁直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②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③,冰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④。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选自《黄庭坚诗集注》)

  【注释】①这是甲文所述《古风》二首之一。②〔桃李〕喻指当时的权贵。下文“桃李终不言”,意思是苏轼受到当时权贵的嫉恨、排斥。③〔孤芳忌皎洁〕孤芳因皎洁而受到妒忌。④〔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梅子自古为有用之材,用以喻人,指人才应该成为国之栋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耸然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

  B.其后过李公择于济南 以其境过清

  C.而得其为人益详 香远益清

  D.万万以时自重 自非亭午夜分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

  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

  14.甲文中说“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乙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黄鲁直“轻外物而自重”?

  15.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选文 角度 内容 情感

  甲 _________ 以“足下”称鲁直 ________

  乙 以物喻人 以“江梅”喻苏轼

  16.苏轼在甲文中说“喜愧之怀,殆不可胜”,请说说他“喜愧”的原因。

  17.请从A、B两项中任选一项,根据拼音写出一个能用来评价苏轼的字,并结合甲、乙两文或苏轼的其它诗文加以解说。

  A.zhēn( ) B.chún( )

  18.苏轼在《自评文》中讲到他的文章“行于所当行”,其实做事也是如此,要行在“当行”。下列名著中人物的“获取”行为是否“当行”?请任选一项,做出你的分析。

  A.孙悟空从龙宫取走如意金箍棒(《西游记》)

  B.祥子从军营牵走骆驼(《骆驼祥子》)

  参考答即

  12.C

  13.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

  14.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15. 使用敬辞 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互相欣赏与敬重。

  16.苏轼早先读黄鲁直诗文,就想与他交往,收到鲁直来信,喜不自胜。鲁直在信中对苏轼十分恭敬,苏轼觉得很惭愧。

  17. A.真 贞 B.纯 淳 醇

  第一层:能围绕其中一个字评价苏轼,分析笼统。

  示例一:苏轼是个真性情的人,他真实、真诚,这从他写给黄庭坚的信中可以看出。 第二层:能围绕其中一个字评价苏轼,结合诗文内容分析,合理准确

  示例二:苏轼是个真性情的人,他真实、真挚、真诚。当读到黄庭坚给他写的《古风》二首时,“喜愧”之情真诚流露。苏轼还解释了回信迟缓的原因,这也是待人之诚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