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材料: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苟息曰:死吾君而杀其孤,吾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里克曰:子死,孺子废,焉用死?苟息曰: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
(2)我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列于哭丧位置,参与葬礼,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秦君的义举。
14. ①不贪图君位而辱没自己;
②爱自己的父亲;
③不汲汲于私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如果追求安置晋君而成就晋国,那么置立一个仁爱的君主不是可以吗?君主如果追求通过置立晋君来成名天下,那么就不如置立一个不仁的晋君以扰乱晋国。
“晋君”是“求置”宾语,“而”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置晋君”与“载之”是承接关系,衔接紧密,故A、B处不断开;“之”作“载”的宾语,宾语后断句,C处需断开。
“置仁”是“不亦可乎”的主语,D处无须断开;“置仁不亦可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乎”是句末语气词,E处需断开;
“晋君”是“求置”的宾语,F处不能断开;“于天下”是状语后置,H处不能断开;“以成名于天下”是状语后置,表示求置晋君的目的,G处不能断开;“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句子较长,和下文“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构成假设关系,I 处需断开;“不仁”是“置”的宾语,J处不能断开。
故选CEI。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错误。“疾”都是“痛恨、憎恨”的意思。句意:《春秋》憎恨他被蒙蔽的行为。/天下痛恨他们国君的人。
D.正确。只、只是;裸露。句意:只说是君之子罢了。/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首先主动提出回国继位”错误。由文中“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可知,是秦主动提出让公子夷吾回国继位一事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既”,已经;“往”,说出口;“岂”,怎么;“爱”,吝惜;“虽”,即使;“焉”,怎么。
(2)“亡”,流亡;“与”,参与、列;“何”,怎么;“志”,想法;“辱”,玷辱;“义”,义举。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可知,不贪图君位而辱没自己;
结合“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可知,爱自己的父亲;
结合“子犯曰:‘不可。 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人实有之,我以缴幸,人就信我?,不仁不信,将何以长利’”可知,不汲汲于私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献公二十六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荀息说:“我们的国君刚过世就要杀他的儿子,我只有一死了之,我不会随从他们一起作乱!”里克说:“你死了,奚齐被废黜,那么你的死又有什么用处呢?”荀息说:“先君以前曾问过我事奉国君的态度,我回答他忠贞二字。我的话已经说出口了,怎么能既要践行诺言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即使是死,我又怎么能逃避践行诺言呢?”杀了奚齐、卓子及骊姬,然后请求秦国帮助立一个国君。奚齐被杀以后,荀息曾打算为奚齐而死。有人劝他说:“不如立奚齐的弟弟为君主并辅佐他。”因此荀息就立了卓子为君。结果里克又杀了卓子,荀息最终为卓子而死。
秦穆公派公子絷先去狄国吊慰公子重耳,他说:“得到国家常常是由于国丧,失掉国家也常常是由于国丧。时机不可错过,国丧的期限不会太久,请公子对此要好好考虑!”重耳把他的话告诉舅舅子犯。子犯说:“不可以。你父亲刚死,灵柩还停在堂上就去图利,哪个人会认为我们仁德呢?别的公子实际上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如果凭侥幸之心争先,哪个人会认为我们有诚信?倘若不仁不信,又将凭借什么而获得长久利益呢?”公子重耳出来会见使者说:“我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列于哭丧位置,参与葬礼,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秦君的义举呢?”说完拜了两拜但没磕头,然后站起来悲伤哭泣,退下后也没再私下回访公子絷。公子絷离开狄国,又到梁国去吊慰公子夷吾,就像吊慰公子重耳一样说了同样的话。公子夷吾出来见公子絷,跪拜磕头,站起来不哭泣,退下后又私下访问公子絷说:“流亡的我倘若能回国入主宗庙,安定社稷,还计较什么国土的施与?秦君等于增加了一些郡县,我同时再奉上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我愿意心怀感恩地为您执鞭牵马,跟随在秦君的车尘之后听候差遣。另外送上黄金八百两、白玉制作的横玉饰品六双,不敢当面用此来报答公子,恳请把它们交与您左右的随从替您收纳。”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