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汉武帝元封二年。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温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
汉武帝元封二年。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温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①。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天子;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不通。是岁,汉使涉何诱谕右渠,终不肯奉诏。秋,上募天下死罪为兵,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左将军荀彘出辽东,以讨朝鲜。
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楼船军败散,遁山中十余日,稍求退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余,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令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
左将军破浿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就其约,不会。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以两将围城乖异,兵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之不下者,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遂亦以为然,乃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魔下执楼船将军,并其军。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战,王又不肯降。”阴、唊、路人皆亡降汉。夏,尼溪参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以故遂定朝鲜。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击朝鲜》)
【注】①王险:地名。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子为两将A未有利B乃使卫山C因兵威D往E谕右渠F右渠见使者G顿首H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武帝,“汉”代表朝代,“武”是谥号,指他在位时大举用兵击败周边民族,有所建树。
B.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C. 顿首,此处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稍作停留再起。
D. 相与,文中是“一起”的意思,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相与”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初,在战国时代燕国强盛的时候,曾占据真番郡、朝鲜为属地,并在那里设官吏,修筑军事要塞。
B. 卫山前往朝鲜劝降后,右渠准备派遣太子到汉朝谢罪,献出五千匹马,为汉军提供军粮。
C. 卫山和左将军担心会发生变故,建议朝鲜王太子不要带着士兵,朝鲜太子最终不肯渡过识水。
D. 荀彘多次与杨仆商议会战的日期,杨仆想赶快与朝鲜达成归降的约定,所以不与荀彘军会合。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14. 汉武帝一生征伐不断,请结合文本概括他为何要平定朝鲜。
【答案】
10. BFG 11. C 12. C
13. (1)逐渐役使直番、朝鲜的蛮夷部族和从燕国逃到这里的人,在他们中称王,在王险建都。
(2)橐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经营观赏游览的和卖果子的豪富人,都争相迎接供养他。
14. ①卫右渠不朝见汉朝的天子; ②朝鲜阻隔了辰国国王上书汉朝觐见天子; ③汉朝派使臣涉何前去劝诱朝鲜王,但他终究不肯接受汉朝的诏令。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