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材料一: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者。靖郭君谓谒者曰:毋为客通。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三言而已。过三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进曰:海,大,鱼。因反走。靖郭君曰:
材料一: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者。靖郭君谓谒者曰:“毋为客通。”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三言而已。过三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进曰:“海,大,鱼。”因反走。靖郭君曰:“请闻其说”。客曰:“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海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靖郭君曰:“善。”乃辍,不城薛。
【注】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
(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材料二:靖郭君善客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请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请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
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靖A郭B君C之D交E大F不G善H于I宣J王K辞L而M之N薛O与P齐Q貌R辨S俱T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指说的话。“说”与《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的“说”含义不同。
B. “善”指对人友好。“善”与《劝学》“善假于物也”中的“善”含义不同。
C. “类”指这些人。“类”与《屈原贾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类”含义相同。
D. “辞”指辞别。“辞”与《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中的“辞”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人敢于冒死进谏,阻止靖郭君高筑薛邑城墙,是因为抓住了他的心理。
B. 齐貌辨为人毛病不少,门客们因此都讨厌他,可靖郭君对他却非常友好。
C. 靖郭君让齐貌辨住上等的客舍,并且派他去给长子驾车,朝夕侍候不懈。
D. 靖郭君劝齐貌辨不要去见齐王,是怕因为齐王不喜欢自己而连累齐貌辨。
13.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
(2)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14.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靖郭君与门客之间的关系。
【答案】
10. EKO 11. C 12. C
13. (1)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
(2)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也毫不推辞地去做!
14. 靖郭君对待门客非常友好,能听从门客正确的谏言;门客也愿意帮助靖郭君,积极进谏,成就靖郭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靖郭君与齐宣王交往很不友善,就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土薛地,和齐貌辨一起居住在薛地。
“靖郭君之交”是句子主语,可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应在其后断开,选E;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