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心术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答
10.B(原文标点为: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11.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是意动用法,指“以……为借鉴”,与“夫惟义可以怒士”中“怒”的用法不同,)
12.B(“一旦……以即使处于有利形势也不能轻举妄动”理解有误,原文“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意为“这不是因为--动就决定成败利害,而是将来可能会出现无法对付的局面”,该项前后因果有误。)
13.(1)所以古代有才能的将领,能够用兵力去试探敌方,同时又用敌方的兵力来检验自己的强弱,因此可以决断自己是撤还是进。(“尝敌“自尝”“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方的短处,我隐藏搁置起来,敌方却--定要和我角斗,怎么办?(“蔽”“角”“奈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担任统帅,需要通晓事理、了解形势、懂得约束;②看到小利不盲动,看到小患不回避;③加强军事技能的同时还要自珍自爱,学会忍耐、冷静。(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做将领的方法,应该首先锻炼意志和胆略。泰山在面前崩塌而脸色不变,麋鹿在旁边突然出现而眼珠也不转动一下,然后可以控制战争利弊的变化,可以对付敌人。
凡是用兵要崇尚正义,不义的战争,即使有利也不能轻举妄动。这不是因为一动就决定成败利害,而是将来可能会出现无法对付的局面。只有正义才可以使士兵奋起,战士因正义而激起义愤,才可以连续作战。
凡用兵的方法是:没有战争的时候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的时候要养精蓄锐,打起仗来要培养军队的士气,获胜以后要保持旺盛的丰志。小心做好烽燧报警工作,严格做好睞望工作,使种田的人没有顾虑和担忧,用这办法来积蓄财力物力;重重地犒赏士兵,使他们得到充分休整,就用这办法来养精蓄锐;获得了小胜,越发要精神振作,遭到小控折,更要鼓励他们,以此来保持军队的士气;用人时不要完全满足他的欲望,就用这办法培养旺盛的斗志。因此要让士兵常常怀着义愤,怀着欲望而不完全满足。义愤不全部爆发就有更多的勇气,欲望没有全部实现就仍抱有希求。所以,即使并吞了天下,士兵仍不厌战,这就是黄帝之所以打了七十仗而士兵仍不懈息的原因。如果不保持他们的斗志。即使只打了一仗,而且获胜了,这军队也不能再用了。
凡是做将帅的要有智谋而又威严,而士兵则要使他们愚昧一些。有智谋便深不可测,威严便不可冒犯,因此士兵都能抛开自己的想法而听从号令,这样怎么能不愚昧一点呢 只有士兵愚昧一点,然后才能同将帅一同去拼死。
凡是军队要行动,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可以采取冒险行动。邓艾用绳子把士兵坠下悬崖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刘禅昏庸.那么邓艾即使有百万军队也可能轻易地被绑起来,邓艾他本来就轻视刘禅才敢这样行动啊。所以古代有才能的将领,能够用兵力去试探敌方,同时又用敌方的兵力来检验自己的强弱,因此可以决断自己是搬还是进。
凡是担任统帅的方法,在于通晓事理才可以起兵,了解形势才可以交战,懂得节制约束才可以用兵。通晓事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沮丧,懂得节制约束就不会陷入困境。看到小利不盲动,看到小患不回避。因为小利小患不值得施展我的才能,这样,才有可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加强培养军事技能而又珍重自爱的人,才能够无敌于天下。所以,一次忍耐可以准备好上百次的勇猛冲锋,一时冷静可以控制上百次的轻举妄动。
军队都有长处和短处,敌我双方都是这样。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利用它,但敌方不跟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藏搁置起来,敌方却一定要和我角斗,怎么办 ”我说:“我方的短处,我故意张扬,把它显示出来,使敌方怀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保持加强它,使敌方轻视麻痹,而落入我的陷阱。这就是运用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的人,要使士兵没有顾虑而有所依仗。没有顾虑.就知道战死不值得惋惜;有依仗,就知道已方在战争中不至于一定失败。拿着尺把长的木棍,面对猛虎,就会高声呼喊着挥起木棍打过去,可是空着手遇到一只蜥蜴,却吓得变了脸色往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可以带兵了。打着赤膊握着剑柄,就是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穿上铠甲,靠着武器睡大觉,就是孩童也敢拉开弓杀死他。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凭借有利的形势来巩固自己。能凭借有利的形势来巩固自己,他的力量就无穷无尽了。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