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材料一:熙宁二年,安石拜参知政事 材料二: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材料一: 熙宁二年,安石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答案 (2)盘庚没有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地方。(得分点:为,因为;第一个“度”,计划;第二个“度”,考虑;义,适宜)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人们都不能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明白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通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但是后世所谓学习经学的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全都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在社会事务。”神宗又问:“那么你实施的话以什么为先?”王安石说:“改变风俗,建立法令制度,是当今最为急迫的事情。”神宗认为很对。于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制置三司条例司为临时官署名),任命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共同掌管。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相继问世,称为新法,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于天下。王安石性格固执,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见解,执意不肯改变。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熙宁七年春天,全国干旱很久,饥民流离失所,皇帝忧容满面,上朝时感叹不已,想要全部废除不好的法度。神宗说:“现在人们怨叹,甚至有人说出对朝廷不恭顺的话来。自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不说免行钱有害的。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动乱,认为天旱更加失去了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把所见到的流民扶老携幼的困苦情状,画成图进献神宗,说:“旱灾是由王安石招致来的。罢免王安石,上天一定会下雨。”慈圣、宣仁两位太后痛哭流涕地对神宗说:“王安石扰乱了天下。”过了很久,王安石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次担任宰相,一年多后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再被召回。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