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元帝之自取灭亡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材料一: 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帝①入东竹殿,命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

  13.(1)元帝欺骗长孙俭,说:“城里埋着一千斤黄金,我想把它们送给你。”

  (得分点:定语后置,“给”,欺骗;“相”,动作偏指一方,你;“以相赠”,省略。1点1分)

  (2)虽然睡着了,书卷还没有放下。如果有人读错了或有意漏读欺骗他,元帝就惊醒过来。

  (得分点:“虽”,虽然;“释”,放开、放下;“辄”,就;“寤”,睡醒。1点1分)

  14.①要明白人生的大道理,修养自身治理百姓;②要精通事理,并付之实用,③不沉迷其中,不顾家国事;④不要关注枝节,而失大义;⑤不要追求形式,自我夸耀。(1点1分,3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甲寅,西魏军队从四面八方一齐攻城,元帝躲进东竹殿,命令人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烧毁。他正准备跳到火里去自杀,官中左右侍从一起阻止了他。元帝又用宝剑砍柱子,宝剑折断。他长叹说:“(书烧了,剑折了)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完了。”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投降文告。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兵力还算强大,如果乘着黑夜突围而出,贼兵必然惊慌,乘乱大胆靠近敌阵,可以渡过长江去依靠任约的军队。”于谨提出让太子来当人质,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于谨的儿子知道王褒书法很好,就给他纸和笔,请他写字。王褒写字后自署:“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过一阵子,黄门郎裴政冲开门出去了。元帝于是丢掉羽仪饰物、骑着白马,穿着素衣逃出东门。西魏将士跳过壕沟一下子拉住了他骑的白马的辔头,拉到白马寺北边,把他所骑的骏马夺了下来,换了一匹老弱的马给他,派一个高个子的壮健胡人用手押着他的背走,遇到于谨,胡人牵着元帝,让他跪拜。梁王萧詧派铁甲骑兵前后拥着元帝入了军营,关在黑帐幕里头,萧詧狠狠地质问羞辱了他一通。乙卯,于谨命令开府仪同三司长孙俭进据金城。元帝骗长孙俭,说:“城里埋着一千斤黄金,我想把它送给你。”长孙俭就把元帝带进金城。

  元帝生性残忍,而且苦于梁武帝为政过于宽厚放纵的弊病,所以自己为政崇尚严酷。到西魏军队围城时,监狱里关的死罪囚犯还有几千人。有关部门建议都释放出来让他们当战士,元帝不允许,命令都用木棍打死,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城已被攻破。

  十二月丙辰(初四),徐世谱、任约退守巴陵。于谨逼迫元帝写信召降王僧辩,元帝拒绝了。使者说:“你现在还能由得自己吗?”元帝回答说:“我既然由不得自己,王僧辩也不会听我的了。”有人问元帝:“为什么把书都烧毁?”元帝回答:“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亡国的结局,所以干脆烧了它!”

  元帝萧绎天性喜好书,常常让身边人为他读书,昼夜不停地读,虽然睡着了,书卷还没有放下,如果有人读错了或有意漏读欺骗他,他就惊醒过来。他写起文章来,提笔马上就能成篇。经常说:“我比起文士来更善为文,比起武夫来却有些惭愧。”评论他的人认为他这话说得很恰当。

  译文二:

  元帝自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而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拿元帝所著述的文章来看,收集华丽的史料典故,以排比对偶的句子用来夸耀自己的博学,认为自己是读破万卷书,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当时,武帝(萧衍)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分裂灭亡的危机,可是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溺于饮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在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却了大道理,迷惑于文章典故而遗漏了隐微精深的言论。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用来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以之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