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8-20 阅读:()
文本一: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sāo]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贾人’指后者”错误。文中的“贾人”指商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手法的能力。
A.“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错误。本语段是在说劝勉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列举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治”,修治;“知”,同“智”,智慧;“腐”,败坏。
(2)“故”,所以;“为……所”,被;“良”,确实;“是”,代词,这个原因。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原文“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可知,使贤达的人教诲他就会成为当世名士,那么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
由原文“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可知,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罢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勤学而不厌倦,是用以治理自身的;教诲而不厌倦,是用来治理他人的。如果蚕茧已成,弃置而不加治理,就会变质腐蚀而抛弃;如果使女工缫丝治理,用它制成漂亮的织锦,那么天子上朝时,也会穿着它。每个人就像蚕茧一样,舍置而不修治,智慧、行为会无知、败坏。使贤达的人教诲他就会成为当世名士,那么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因此,子路,是鲁东卞的粗野之人,子贡是卫地商人,颜涿聚是个强盗,颛孙师是个粗鄙之人,经过孔子教导之后,都成为名士。
把学习做个比喻,那就像磨砺的道理一样。即使是昆吾的金属、铢父的锡,让吴、越的良工用它铸造成剑而不加磨砺,用它刺击也不能深入,用它侧击也不能砍断。如果用粗磨刀石开磨,再用细磨刀石精磨,那么用它刺击前面如无物一般,下面如无物一般,锋利无比。由此看来,磨砺与不磨砺,相差太远了。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磨砺他们的剑,却不知磨砺他们自身。学习,就是对自身的磨砺。
文本二:
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罢了。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行动起来照着去办;不懂得侍奉君主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尽守职责不越权,见到危难接受任命,不忘对君主忠谏,来有利于国家,(于是)凄恻自省,想要效法他们……这样历数下去,所有行业无不如此。即使不能做到纯正,至少可以去掉过于严重的毛病。
学习所得,施行起来没有不见成效。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所以)他们的忠孝没有人听说,仁义不足道;(如果)让他判断一件诉讼,一定不会弄清事理;(如果)治理千户小县,一定不会管好他的百姓;(如果)问他造屋的事情,一定不知道楣是横的还是竖的;(如果)问他耕田的事情,一定不知道稷黍哪个早而哪个晚;吟诗谈笑,诵读辞赋,这样的事情已经很悠闲,只能增加一些迂腐荒诞的才能,处理军国大事,一点没有用处。所以被武将、平俗的小吏们共同讥笑诋毁,确实是由于这个原因吧!这是学习的人要求得长进的原因啊!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