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作者:opple 时间:2023-07-05 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一)文史典籍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2.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3.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古代地理

  1.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5.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四海:指天下、全国。

  7.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2.南京:古代别称有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年龄称谓

  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

  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

  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4.束发:男子十五岁。

  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6.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

  7.不惑:男子四十岁。

  8.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

  9.花甲:指六十岁。

  10.古稀: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指一百岁。

  (五)古代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传说此日女娲开始造人。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高中古代科举类常识知识点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史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

  科举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年举行一次。

  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的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诗人文天祥都是状元。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因列榜有甲乙次第,故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因殿试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