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3-11 阅读:()
7.(1)翻译:世子(曹丕)频繁外出打猎,(经常)变换衣服和车辆,一心扑在追逐猎物上。(重点词:仍、驱逐,一词1分,大意1分)
(2)翻译:现在国家贫困,(圣主的)恩惠没有遍及(全国百姓),男男女女踮起脚跟(盼望),他们所思念盼望的就是您的大德。(重点词:殄瘁、洽、企,一词1分,大意1分)
(3)翻译: 希望世子您烧毁猎具车辆,丢掉骑服,来堵住大家的埋怨,不要让我从老天爷那时获罪。 (重点词:捐、望,一词1分,大意1分)
8.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对2处1分,错一个扣1分)
参考译文
崔琰字季圭,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幼年质朴木讷,喜爱剑术、武艺。自从离家之后,四年才回到故乡,以弹琴读书作为消遣。
曹操击败袁绍后,兼任为冀州牧,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得意地对崔琰说:“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所以这倒是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目 前天下分崩,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来慰问百姓的生活状况,解除人民的苦难,却先看到了统计武器 人口,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改变得意之色,向崔琰道歉。这时其他宾客都吓得低头变色。
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文帝照样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 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您的父亲亲自领兵打仗,上上下下操劳辛苦,您应该 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品行,思考治理国家的最好策略,对内有所鉴戒,对外发扬先贤的节 操,深深思考太子的责任,珍重自身修养。现在却降低身份,穿上管理山泽者的卑贱服饰, 急急地四处奔驰,身临险境,志向仅在于获取野鸡、兔子这样的小娱乐,忘了国家社稷才是 最为重要的,这实在是有识之士所以痛心的地方。希望您烧毁射猎用具,舍弃行猎服装,以消除众人的怨责,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
曹操为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徵事。最初给崔琰授职东曹时,曹操下令说:“您有伯夷的清高,史鱼的正直,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 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意志,这就可以引领时代风气了。因此授官为东曹,可速去上任。”魏国刚建立时,崔琰官拜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淄侯曹植有才,很 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心中也犹豫不决,就用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长子为继承人,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 应该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这种意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认为崔琰公正明白非常可贵,赞叹不已,提拔他担任中尉。
崔琰曾推荐巨鹿人杨训,此人虽才干有所不足,却能清正 廉洁监守道义,曹操就立即以礼召请。后来曹操当了魏王,杨训上表盛赞曹操的功勋和德行。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迎合世俗,浮浅虚伪,并说崔琰荐举不当。崔琰就从 杨训处拿了上表的草稿来看,然后写信给杨训说:“我仔细看过你的草稿,内容不错而已。这只是一时的机会罢了,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 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却有人说他这封信目空一切,发牢骚说怪话。曹操生气地说:“俗话讲‘生女儿罢了!’‘罢了’并不是好话。‘应该 会有变动的时机’,意思更是失礼。”于是罚崔琰为徒隶,又派人去监视,发现崔琰的言谈表情毫不屈服。曹操就下令说:“崔琰虽然受到责罚,却还与宾客相见, 门庭若市,对宾客也吹胡子瞪眼睛,好像有什么不满怨怒。”于是命令崔琰自杀。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