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人文

春节贴福字有什么讲究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4 阅读:()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亦称“人胜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大年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要祭天

  大年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祭石头生辰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四:试花灯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

  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返回目录

  1.汤圆

  在南方春节的早上都会煮几个汤圆来吃,寓意着团团圆圆,但是汤圆在其他节日也是可以吃的,比如元宵节,象征着一家人幸福美满,阖家欢乐。

  2.饺子

  这是北方人民过年时必须吃的一道传统美食,而且在吃完饺子之后是必须把饺子汤喝了的,因为这样才代表着圆满的意思,但是在南方却没有这个习惯。吃饺子是因为外形特别像元宝,而且他们还会在里面放硬币,有着招财进宝的意思,如果有人吃到了带有硬币的饺子,这个人今年就会发大财。

  3.腊肠

  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吃的食物,他们会在春节前就开始腊肠的准备工作,有甜的,辣的,味道相当好,都是用五花肉和肠子添加其他调味料做出来的,想吃的时候在水里煮熟了切好就可以吃了。

  <<<返回目录

  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中有“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颛顼历,以建亥孟冬之月(农历十月)的初一为“年”。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后,沿用秦代颛顼历,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年”。汉武帝时,由于屡次改历,历法很不准确,出现“朔晦月见,弦满望高”(《汉书·律历志》)的错乱现象,他便命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颛顼历》,以夏历为依据,另作《太初历》,以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年”。由此真月初一为春节的习俗就由此确定了下来。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