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人文

有关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作者:opple 时间:2022-12-26 阅读:()

春联是每家每户到了过年这一天都会贴起来的富含寓意的东西,虽然很多人还不知道为什么春节一定要贴春联,但它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一直传承了数千年直到今天。在此,小编给大家分享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一起来了解吧!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返回目录>>>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贴春联的时间有什么讲究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就开始贴了,一直到大年三十吃年夜饺子之前都可以,大年初一就不能再贴了。

  返回目录>>>

  一、没贴横批

  春联,必须是有上联、下联和横批,不然就不是一幅完整的春联。

  横批就是挂在门楣中间的四字吉语。照古人书写习惯,四字由右往左书写,今天也有从左往右排列的,无伤大雅吧,贴在门框上方中间位置即可。

  今年是狗年,狗叫声谐音“旺旺”,大旺大旺,长年大旺,旺旺如意,金狗报旺等四字横批,就十分恰到好处。

  二、春联平仄不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在对联中,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句话说,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但在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这三声为仄。

  平仄相对,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字是平声,下联字就要是仄声,反之也如此。

  贴春联,一般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以常见的七字春联为例,上下联平仄格式有:

  (上)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平仄仄仄平仄 (下)仄仄平平平仄平

  由于对联和律诗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对联也适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上下联整个对应字的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或者词组为二字,所以就在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对,十分分明。所谓音步位,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

  同时,平仄相对的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十分严格。

  所以,在七字春联中,看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相对,上下联是否仄起平收,就明了对联是不是对仗工整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又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平仄相对的格式。

  三、上下联贴反

  根据古人习俗,上联要贴在上方位,就是当你面对家门时,上联贴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联就贴在左方。根据对联的“仄起平收”的常识,末字“仄”声字的上联,贴在门右边,末字“平”声字的下联贴在左边。都这样看着比对,就不要再贴反了。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