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常用虚词

作者:opple 时间:2022-11-19 阅读:()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⑥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五、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

“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

  ①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六、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