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2-11-17 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音乐引路,揭题激趣: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读。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学生谈学习方法。老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
1、解题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分角色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朗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5、生齐读,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流畅。
三、理解课文
(一)我合作,我快乐。
1、合作学习,弄懂课文的意思。
2、将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一听。
学法指导:
1、借助课后的注释。
2、联系上下文理解。
3、不能生搬硬套,要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重点强调,一词多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善、鼓、洋”的意思。
(二)细学课文
1、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你认为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学生理解此句。怎样读出江河的宽广(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学生在文中找)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板书:知音)
5、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是啊,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赞——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