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人文

夏至的民间习俗大全

作者:opple 时间:2021-01-23 阅读:()

 在我国,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民间重要的节日,称为“夏至节”。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夏至的民间习俗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平人夏至吃狗肉的习俗流传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认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运气旺”,“可以升官发财”;另一方面是因为狗肉滋补、暖胃,夏至过后,农民要收割和耕种,体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强体力。狗肉属热性食物,所以现在不少人只是象征性地浅尝,许多人会在吃狗肉前后喝一碗凉茶。

  在广西省钦州市,同样流传着夏至吃狗肉的风俗。究其原因,有人说:“好吃不过夏至狗,这天的人们吃多了狗肉不上火”;也有人说:“在这一天吃狗肉营养吸收得最好。”问及科学依据,大伙都没人说得上来。“反正你吃我吃大家吃罢了。”有的人说。

  土生土长在钦州,现年已经八十有五的陆老伯说:“我觉得与平时吃的一样,并不是说夏至这天吃狗肉,其营养就会如何如何的好。”

  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夏至吃狗肉在钦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了。

1.祭 神: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夏避消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3.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4.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